回到主页

这是一篇炫耀帖 | 《我们》“素食堂”篇

· 素元新闻

年初,我们制作了一本关于素元的日常——《我们》

一位伙伴因为要去海外求学,离开了素元,但她却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制作了一本书。

用心而诚实地记录了她眼中的素元,元工坊的点滴,素元与艺术家的合作……这本书经过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那些过往的岁月经由一双眼睛被隆重地印刷在有温度的纸上。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我们都有了天然的表达欲,于是有了这本《我们》。

现在我们将素元的点滴日常,与大家分享。

《 我 们 》

——素食堂篇

素食堂是素元家人们的员工食堂,起心也只是为了满足一群对食材、对生活、对内心有着小小要求的素元人。

这里的日常餐食都是素食,但并不代表寡淡和食之无味,更不代表放弃了舌尖上那细微跳跃着的小乐趣。

其实,素食反而让我们更灵敏地感知食物本身。

broken image

1.

素元素食堂的一号人物——琼姐

broken image

于我们来说,每周二和周四是最幸福的,这个幸福的标准是“琼姐”建立的。 “琼姐”是江湖尊称,四川江油人,素元素食堂的一号人物——大厨。她只有每周二和周四才会仙女下凡来宠幸我们的胃,吃了一段时间琼姐的手艺之后,每次看到琼姐骑着电动车款款而来时,我都会幻化出七彩祥云的背景。

broken image

其实,在吃到琼姐做的素餐之前,刚入职时听说公司食堂是素食堂,不隐瞒地说,内心还是有一点点怨念的,但是一个月后,我的体重背叛了我的愚蠢。

我们是素食堂,我们也确实推崇素食,但如果以为这是一篇清心寡欲版的素食谱分享,那就错了。这是一篇赤裸裸的颠覆素食印象,以及对琼姐搞个人崇拜的独白。

broken image

素火锅是平常日子的盛宴,一围坐,就亲近。

2.

山楂果的旅行

 

我们的院子里,有几颗垂柳、两颗很大的银杏树和一颗小小的山楂树,垂柳和银杏已经问不到是哪年谁种下的了,但那颗山楂树据说是邻居从法国带回来的,移栽到院子里有几年了。

broken image

我们眼巴巴地望着这些青涩的小果子,

谈论它们还有多久会变红。

去年八、九月份终于结出了一串串丰盛的小果子。于是,那段时日我们的饭后消食活动又多了一项,几个人在院子里晒着秋日正午的太阳,眼巴巴地张望着那些尚青涩的小果子,谈论它们还有多久会变红。不过时间一久,起初的期盼便慢慢淡了。

十月中旬的一天,我们正准备次日的茶会,在院子里捡拾摘取一些泛黄的银杏叶用于装饰茶席,不经意间又关注到这颗山楂树,红彤彤的山楂果在微风里格外傲娇,还有些为了证明自己熟了,从枝叉上跳了下来,树下的草坪上竟堆出了足足一层饱满的山楂果。捡起一颗,擦了擦塞进嘴里,嗯,儿时的秋天本是这个味道啊。

broken image

怎么能辜负这纯绿色自然生长的果实呢?于是,我们在草坪上捡拾了一些,从树上又摘了一些,第二天茶会的茶点和装饰便有了。

broken image

素元茶会上,他们变成了最好的装饰。

茶会过后,山楂还剩下二十多颗。择一日不忙的时候,它们在冰糖的佐伴下被做成了老北京炒红果, 晶莹剔透、酸甜可口。

broken image

山楂离开树之后的旅程,到这里就结束了。

3.

素食不寂寞

broken image

西兰花藕片的甘爽、西红柿的酸甜、蘑菇生于野的氤氤泥土香,每一种味道都是对味觉的唤醒。

琼姐很神奇,不管是什么食材,她都很珍惜,到了她的手里总有飞上枝头的感觉。熟透的苹果可以变成苹果派,掉落的山楂可以变成炒红果,市场上再普通不过的几种蔬菜可以通过搭配组合变幻出几十种不同的口味;

broken image

有时候还会给我们包素陷儿饺子,做炸酱面、油泼面、担担面,拔丝系列、素麻辣香锅,到了冬天会时不时准备一顿热热闹闹无比丰盛的素火锅;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据不完全统计,琼姐广涉八大菜系,时不时还更新几种外国菜式...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下午茶的甜品更是丰富,做过蛋黄酥、牛舌饼、淡奶油卷、慕斯蛋糕......

在我们看来,尊重食材的性格,亦如尊重木头本身的秉性。胡桃木优雅的材色,樱桃木温暖的色泽、枫木细腻的纹理,每一种木头的温润质感同食材一样,也都是一方水土的馈赠。

broken image

那天,琼姐午饭做了倍儿香的炸酱面,于是留下了这张吃面群众照。

说到这儿,我有些饿了。

不过,一想到明天是星期四,有所期待,这真让人开心。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