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素元×家 | 甜瓜的一家,他们在手作中寻找光

· 素元新闻
broken image

一毛老师为一美和李睿拍的合影

一美,光是名字就已经让人觉得美好,难忘。不是依美或伊毎,而是一美,落落大方,但又氤氲着一层南方温润的光晕。后来越和一美聊天,越觉着她和名字的贴切。她的先生叫李睿,同样人如其名,理性而勤勉得做着一件充满理想的事业,感性的部分更充足的留给了家庭,包容并保护着这个家。两人和而不同,平淡充实。

1。

『 甜瓜的呱呱落地,

手作之光喜迎“董事长” 』

broken image

甜瓜本瓜

 

故事的转折来自甜瓜——他们的孩子。一美怀孕的时候什么都吃不下,只能吃甜瓜,故得此名。正是因为甜瓜的呱呱落地,他们想要“更充分更自由的时间”就成了一个迫切的需求。一美觉得作为妈妈如果希望在有工作的同时照顾好一个家庭、一个小孩,就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现在很多孩子都扔给自己的父母来养,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不好。于是一美和李睿告别自己以往所在职场的成绩,开始了新的生活。看起来大动干戈,但在我眼前就是两个人平平淡淡但是踏踏实实的经营着他们共同的事业——手作之光。

broken image

手作之光创立至今已有五年的时间,起源于工作之外的兴趣,俩人都爱研究和购买手工制作的物品,从陶瓷到刺绣,再到意大利手工定制西装,并且为此倾注了学习的热情和心力。甜瓜来了之后就顺理成章的将积累多年的爱好逐渐转变成事业。

broken image

手作之光窗外的景色

去年他们为手作之光购置了一间位于北京西山的茶室,陈列这些美物和招待自己的朋友喝茶。一扇大大的落地窗能看到西山凤凰岭,连绵起伏的山脉。傍晚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这幅景象是促成他们购买这个房子的主要原因,在城市里有一片山能与自己相应无疑是很奢侈的。太阳落山是一瞬间的事儿,招待我们喝茶的时候一美时刻关注着这一刻,她一边呼喊我一边“咻”得跑到窗前想要抓住最后的夕阳。夕阳映在她的眼睛里,她就像第一次看到这个夕阳一般扭头兴奋的看着我,夕阳的光顺着她的眼睛传给了我。李睿则稳稳的坐在茶席上,只是笑盈盈的看着,我想他习惯并享受生活中这些随性迸发的动容。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手作之光茶室伸展的植物

说到为什么要买下来这个房子做这个生意。李睿先是调侃自己山西人血统的缘故,行事谨慎,其实更多的原因是不想把租房的成本分摊到产品上,那样淘到的好物就容易因为成本,而失去很多乐趣。喜欢手作之光的朋友大多是他们的多年好友,甚至少时玩伴和同窗,他们更希望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事儿,买个小一点的房子做成茶室招待大家喝茶,陈列一些他们挑选的东西,这样大家都比较轻松一些。

2。

不希望这个空间太古里古气 』

broken image

手作之光茶室午后的光线

整个空间的设计是一美挑的大梁,这也是一美和李睿共处的一种方式。李睿大方的笑谈:“这次的设计我保留了很多我的意见,基本没有意见。经过我们多年的磨合,我发现这种方式最好。而且一美本身就是一个会经过深思熟虑的人,她一定是想得比我更多才会得出一个结论的人。”说到这儿一美坦然地眨了眨眼睛。

broken image

参照《园冶》里图样定做的窗棱格子

一美希望这个空间能够保有曾经中国传统文化纯粹的东西,但同时也符合现代人的精神和生活。比如最明显的是落地窗的地台,很多人都建议做成榻榻米,但做成榻榻米这个屋子就成了和式。一美想做的新中式是沿袭中国人文化的东西,在宋朝甚至宋朝以前,大家用的不是榻榻米,就是木地板。大家既可以在上面席地而坐,也可以坐在旁边的榻上。落地窗前的窗棱格子是参照明朝的《园冶》那本书里画的图样定做的,并认真的糊上一层雁皮古法手工宣纸,阳光透过的时候光线柔和、纹路细腻,。一美希望尽量去追自己根上的东西,而不是去看日本演化过后的东西再拿回来。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对于一个茶室来说使用最多的岛台采用的是纯现代的设计,用大理石的材质搭配铜配件。这样的选择除了非常实用,更多的是一美并不希望茶室太“古里古气”,而是结合一些现代人也喜欢的元素,让还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也能接受,再循序渐进的透过茶、透过器物、透过这个空间感受到一种文化基因里本身就有的美妙。一美说这也和选择素元的家具有很大的关系,拿捏的分寸刚刚合适,透露着一股内力,而不是仅仅追求一种样式或者风格上的中式。“无论是小到器物还是大到空间,如何创作出更富有中国灵魂的现代设计,我在慢慢探寻。”一美若有所思的说。

3。

『 和而不同的两个人儿 』

broken image

茶桌旁摆的是李睿的主泡椅明心圈椅,一美泡茶时就会把木头台面上的如云扶手禅椅换过来

broken image

一美为我们泡茶

来到他们的工作室不用主人招呼你自然会在茶桌边坐下,等待主人的一泡好茶。一美稍稍摆弄了一下茶席的细节正要坐下,似乎发现了不对劲,立马对李睿说:“我不坐你的椅子,把我的椅子换过来。”原来由于两人喜欢的椅子不同,所以一人选了一把当作自己的主泡椅。李睿立马咧着嘴把椅子给一美换过来,坐在茶席的客人禁不住被他们的日常逗乐,我也忍不住追问他们共同干着一个和审美有关的事业,但审美能成共识吗?“大部分不一样。“这个问题两个人达成了抢答的默契。“在选择合作器物的时候大多都会各有各的喜好,但也有两个人都特别喜欢的。如果我们俩都喜欢,这个东西差不了。”李睿胸有成竹的说。

broken image

他们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听他们说着彼此的不同,这似乎是一个让他们兴奋的话题,语气中都是一边打趣一边掩饰不住的彼此欣赏。但对于孩子的教育绝对一致,希望他活得自然一些。他们说甜瓜有一个老灵魂,他不像谁,就是他自己。

broken image

瓜总在泡茶

4。

 

在器物面前,我们只是暂为保管。

现在买的每一件家具,

都可以一直陪伴着我们。

broken image

李睿请柴窑建盏作者暨志平,在玉窑龙窑给全家人定制的茶盏,底足刻有每个人的名字。

甜瓜出生之后,李睿和一美也经常带着他一起去寻访好的器物,去茶山找好茶。不到一岁的李甜瓜就和他们一起去了武夷山试茶,去福州寻访古董家具。还有一次去苏杭宜兴寻访诸位作者,李甜瓜甚至跟着一个星期走了五个城市。李睿说瓜总是董事长,一美是老板娘,他日常打理店铺,是打包发货的店小二。而甜瓜这个董事长绝对不是挂职,经常一起亲赴前线。

broken image

对于器物投入这么大的热情和心力,是因为他们看待器物的态度。“不薄今人爱古人”李睿说道“这是手作之光选器物秉承的原则,我们无法要求现在的匠人,手艺跟古人一样好。古时没有这么多碎片时间,人的一天,乃至一生,可能只专心于一件事。如果能从今人的手作当中,看到古意,以古为师,向古致敬,我们就很欣慰了。”

broken image

唐末五代时期的花瓶

在欧洲、日本,你经常会发现一个器物传了好几代人。选择器物有点像选择一个希望陪伴你的东西,是一种和器物的生活感,随着主人的使用,气质会越来越好。比如用一把壶、一个杯子,你需要很有耐心,每次要清洗的很干净,时间长了之后会有一种很干净的包浆,不是茶渍的包浆。好的包浆是很温润的,且这个温润是经你的手培养出来的,是因为你的的用心和善待,这种满足感不足以为外人道。

broken image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最开始设计这个空间,决定买什么家具,花多少钱买家具,一美和李睿达成一个共识——“现在开始买的每一件家具,它都可以一直陪伴着我们,即使到我们人生的结束,我的孩子、我的孙子都会很乐意用这件家具。他会很自豪的说,这个是我爷爷奶奶当年用过的家具。只有这种不管到什么时候、什么年代都不过时的设计以及好的材质,即使表面的什么地方破损了、斑驳了都可以通过修缮的方式让它重现光泽。甚至很多年、很多代的使用会给它带来更多的魅力的东西是我们很喜欢的。素元的家具和我们喜欢的器物,用久了之后其实就是每天在和它交往。

5。

『 一个叫“茶缘”的茶勺

带来的启发 』

broken image

一美手工做的茶则

一美最近也开始自己手工做茶则,买了老的竹子进行切割、打磨、抛光、涂纯的蜂蜡,吹风加热等等一系列步骤。一美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日本茶道很看重茶勺,那种承抹茶的小竹勺子。里千家历代不管家人还是学生都需要自己手工做器具,尤其茶勺。有一次一美参加里千家在北京的一场茶会,茶会结束后他们会给大家分享这些器具的由来。印象最深刻的是茶会使用的茶勺,他是十五代家元做的,这个茶勺有它自己的名字,叫做茶缘。一美当时非常受震撼,一个东西被赋予名字之后就有了生命和灵魂,原来可以把器物当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对待。而且即使这个人不来到北京,他做的器物参与了这个茶席都能影响参加茶会的人的感受,带来心灵的亲切感。

broken image

龙纹汉砖做的香插

所以问到一美最喜欢的器物时,除了为数不多的她十分中意的器物,这个茶则也成了她的最爱。她通过手工这件事情真切的体会到了经由自己心手合一的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器物假如能够交由一个真正欣赏它、喜欢它的人手里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这样的缘分如同一次深刻的对谈或者超越语言的惺惺相惜。

6。

『 抬头看,就有光

broken image

离开手作之光茶室,回来的路上,我不禁想起在去之前就听到的认识李睿和一美的朋友对他们的评价——利顺德。利顺德是天津的一个老字号,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做成百年老店,就是因为根基是德行,从而才有利。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李睿和一美做的是文化生意,他们会花大量的学习和时间把这个行业摸透,才会开始做这个生意。对于器型审美的培养就是多看老东西,“不薄今人爱古人”。所以他们会不计成本的从已有的文献、博物馆流传下来的地方去找和学习,每到一处,总是先从博物馆和古代窑址开始寻访。因为器物的器型就像魔鬼一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知古意,何以入手?比如手作之光去了很多次武夷山,除了“寻茶”,还有“问盏”。宋代盛行的茶器建盏,闽北水吉镇的建窑遗址,逾百米长的宋代柴窑窑址前,就留下了手作之光的足迹和捐资名录。

broken image

最近北京的月亮格外好看,月光下的人们时常抬头看月亮——皎洁的光。手作之光的重音是光,因为有人才有了光。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