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绝大部分人在家呆得最长的一段时间了,不管是因为世界那么美还是世界那么忙,大部分人除了睡觉休息的时候能在家,都在“世界”里转悠。疫情把我们困在了家中,除了日复一日提着一颗心关注着疫情的进展,也突然被动地获得了和家人如此长时间的在一起,和自己的心在一起。
如果要说有什么收获,好像这个世界从后面推了我们一把,让我们重新观察了家,观察了自己,也有不少朋友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现了以往忘记的乐趣。
# 📷 春节期间朋友圈恢复了生活的记录
现在看朋友圈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信息爆炸,广告连篇,但这个春节朋友圈人们除了对疫情的关注,还回归了以往对于自己生活的记录,成了朋友们互相探望的地方。
我们希望分享一些观察,希望这些观察可以让我们看见生活、看见彼此。
“一个人吃饭太无聊,开始研究猫的食谱了,
第一次开始每天给猫做猫饭,
现在发现猫咪喜欢吃南瓜。”
笑笑
“一个成都女孩儿的爸爸给她女儿做的按电梯的小棍儿。”
鹿
“宅在家里除了集中补充了维生素,
还每天记录宠物的“每日一顶”。”
凌云
“家里没青菜了,开始种蒜等蒜苗。”
欣
“北京静默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55mm。”
兮兮
“雪中用一颗心寄托希望……”
晏
“素元家属每天骑车过来给素元养的流浪猫喂食,让他们过年也有家。”
沈叔
“以前看不下去的书看得津津有味,认真看的时候,才发现是一本有趣的心理学研究的书,人性的反应都在各种研究里淋漓尽致,毫无偏差。”
膝盖上缺猫的思考者
“这张照片是在我老家墓园,那天在下雨,活着的人前去纪念逝去的亲友。今年植物比往年多了许多,墓园也规定不允许明火仪式并严格执行。挂着雨水的植物和墓碑有着强烈的生命感受。”
游游
“虽然居住的村子封村了,我们的邻居一对建筑设计师夫妇在村子里的大坝上做了一个龙猫妈妈为大家祈福。”
飞猫
“无聊到拍全家福,服装最认真的一次。”
hiqin
# 🏠 对居住空间的重新思考北京的小静过年期间最常呆的是家里一个喝茶的空间,她告诉我们有了这么长一段完整的在家时间更让她意识到家居环境中东西越少越好,只留下必要的家具,断舍离长期不用的。
雪雪今年和父母、爱人、孩子在湖北荆州过的。在湖北每天都能收到更多关于疫情左邻右舍、四面八方的信息。在这样的境况下她越是提醒自己理性和从容地把家人照顾好,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她说:“过年期间发现传统客厅(沙发,茶几,电视)其实并不合理。因为要做到普遍适用就不能满足个体最理想舒适的需求。这样的居住空间反而每个人都在妥协,不行就各自找自己的“角落”,导致公共空间使用率低,显得鸡肋。我希望家里的公共空间重新设计可以考虑融合,比如客厅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点中心,家人在公共空间里各有去处但仍然在一起。
在北京过年的琳说:“这半个月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万物生长靠太阳」,居家环境中最重要的是采光。虽然不能外出了,但人和植物一样,只要能进行“光合作用”,就能焕发生机,每天和家人在一起追着太阳的光线在屋子里晒太阳,与家人品茶聊天,或者看一两本平时没精力看的名著,清新而幸福。”
#💡 “霍乱时期”的一些收获
这个春节,没有了拜年的微信,但朋友们反而亲密起来。不再简单问候,而是认真关怀,深入聊天。这些朋友的感想让我们得到了收获。
信息量爆炸,大家都有同情心、同理心,但大部分只是片刻的怜悯,转过头就会遗忘。在大灾大非面前,我们身上的“小恶”会被弱化,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被麻痹,保持观察自己。人是善念和妄念的载体,一生都在斗争,大多数时候这些念头只是压制着,觉得“安心”了。既然安的是心,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指导,向内找寻才是出路,才有答案。
雪雪
我惊异地发现,在这场不得不禁足的围困中,有两个群体不但不忧伤,甚至还很高兴:一是老人,一是孩子。
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已经不惧怕任何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学会惧怕。
他们意外的得到了,那帮整天都在忙碌的中年人全部的时间。身为子女的我们,身为父母的我们,和他们整天整天地厮磨在一起。
这算不算是霍乱时期的亲情或者爱情?
敖玉琴
“不要为担心和恐惧而忙,
为信仰与爱而活,
这是走出困境与苦难的唯一出路。”
——寂静法师
让我们为所有受新冠病毒折磨的人祈福,
希望他们都能早日回归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