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日子/不寻常的夜晚
素元@擦石匠
秋天
郊区
长城脚下
一个精神避难所
...
摩崖石刻徒步区内的擦石口长城横卧在东北方向的山峦之颠,
从擦石匠即可远望。
改造后的正房
内院的其余建筑全部为新建。通过下沉,减小进深,一层压低檐口等方式,保证北方村院的开阔感,更不减正房的气场。
院子的墙修得很矮,可以看到村子里的庄稼、远处的山。设计师告诉我们这个墙是原先蔬菜大棚的残墙,设计师只是保留了而已,没做任何修改。
我们在这里完整的度过了一个傍晚,直到太阳落山。这一次我才知道原来太阳落山是以秒来计算的,真的是眨眼功夫,太阳是不留恋的,说落就要落的。在这里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大家的笑容都很旧,像是老老老相识。太阳也很旧,一直晒着这个院子的一砖一瓦,晒着院子里人,每一刻都像是被太阳定格的一刻。
时间定格在这一刻,
每个人和每一件物都被镀上了暖盈盈的光。
知道素元的伙伴都吃素,晚餐他们专门准备了丰盛的素食。这些菜都是小段先生在村子里的菜园里自己种的,吃起来就像小时候吃到的那种有滋有味儿的菜。那天特别应景的是吃着吃着停电了,这可真是一个礼物,我们映着烛光吃了一顿亲密的晚餐。晚饭时间突然的停电也变得浪漫起来,我们在灼灼的烛光下,共度了更亲密的晚餐时间。
晚餐过后,大家披上外套去了村子的后山散步。后山栗树成林,这是武巍用相机拍的在后山看到的星空。少青组的国际象棋局迎来了众人围观
“隐秘的时刻与朦胧的深刻” 入夜和晨起是每个人和自己的房间共处的时刻,这个隐秘的时刻每个人都收获了一种朦胧的“深刻”。晚餐后的闲暇,人们三三两两的各自找到了悠哉的事情,看到书架上的书应该是主人用心挑选后分类摆放的。一本《怀柔县志》里,书的主人很有心的用一张小纸签标注描写出擦石匠周边村落的段落,将身体埋进柔软的靠背椅中,短短一刻钟仿佛穿越古今,从明代修筑擦石口长城缘起,渐渐形成这个小村落。当茶壶中的水咕嘟咕嘟开始翻腾的时候,大家又聚回到餐桌旁,听武魏老师聊京剧与吟诵……
欣欣房间清晨的光
欣欣说:)
石头和小白的建筑确实很讲究细节的表达,不张扬,让人能融入到环境里,我住的那间有很微妙的光影处理,好像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
小鹿说:)
夜晚躺在床上是看着对面的山脊线睡着的,像一幅极简的水墨长卷,如果每天在这样的景色中入眠,灵魂也会高贵一些。
莎小莎说:)
走进擦石匠的时候,有些东西被唤醒了。这些不是房间内可圈可点的设计细节,而是入世又出世的院落和屋顶的平台。我是北方孩子,院子是八零后记忆中最温情的一部分。在擦石匠,能察觉到前后院子和屋顶的空间是有人与人之间的尺度的,太大人和人就远了,太小又不够自如。虽只是小住,但有天上日月为侣,地倚燕山作伴,此间是穿堂清风和良师益友,于我而言,那晚的擦石匠不再是一个物理的空间,而是情感情结的延伸和回响。
素元领导的领导说:)
擦石匠,一切自然的如同呼吸一样。
出发时才知道,擦石匠给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十分轻便的贴身背包,里面放了水和毛巾。两小时的路程,爬到了山顶的野长城烽火台。我们在那里晒了好久的太阳才返程。
回到擦石匠后,我们满足地吃了午餐,就又聚在了院子里。小朋友们在昨天就心心念念的泳池里游泳,我们心无旁骛地看着他们在玩耍嬉闹,似乎连笑容也变得天真了。我们又度过了一个傍晚才依依不舍的返城。
欣欣用胶片记录下了这闪亮的日子
就在我们发出文章之前,才发现就在前两天「时尚芭莎」携「Louis Vuitton 2020年早春系列」到访擦石匠,看来擦石匠是真的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