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董金玲&刘成瑞的艺术项目“悲伤”在素元空间开幕。这是“素元与艺术家”的第二次展览项目,也是董金玲和刘成瑞以夫妇的身份展开的第一次合作。
艺术家刘成瑞&董金玲
素元创始人武巍分享展览
董金玲(左二)和刘成瑞(左一)以夫妇的身份展开的第一次合作
观众们席地而坐,聆听刘成瑞分享诗歌
展览现场
在这个项目中,艺术家刘成瑞整理了自己近十几年的诗歌创作,制成他人生中的第三本诗集《悲伤》——这是整个项目的底色,并以此展开了一系列对生命存在的源头与意义的追问。悲伤在素元空间的二层展厅,设立了诗集的阅读区域,墙上挂着刘成瑞以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为原型的《红衣诗人》,注视着在这里静坐阅读的人们。
墙上挂着刘成瑞以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为原型的《红衣诗人》,注视着在这里静坐阅读的人们
艺术家董金玲则以刘成瑞的诗歌为背景,创作了一组装置作品。她将母乳和盐撒向圆形的钢盘——这种象征着生命永恒规则的坚硬之物,母乳和盐将其腐蚀并呈现出宇宙和星空的图像。这些作品从一层的台阶处,延伸至二层展厅的主空间,它们在墙面上形成了不同的矩阵,与家具构成了不同主题和功能的空间。
作品从一层的台阶处,延伸至二层展厅的主空间
除此之外,董金玲和刘成瑞还一起拍摄了视频《悲伤》,视频中董金玲用染成绿色的手抚摸着刘成瑞五官,当这只绿色的手缓缓离开时,刘成瑞的眉心处出现一道伤口,一滴血缓慢地留下来,像泪。眉心是很多人普遍公认的人体中最灵性的部位,而“悲伤”源自灵性,源自人类身处宇宙深处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和忧虑。开幕现场,刘成瑞在播放《悲伤》的盒子舞台上,与现场的观众一起分享着诗歌的趣味与深刻。
董金玲和刘成瑞一起拍摄了影像作品《悲伤》
整个展览带着对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寻求自身存在位置和存在意义的追问,将一种深深悲伤和悲悯之心放置于素元日常的空间里。当然,这些作品的表面并没有刻意营造悲伤的情绪,就像刘成瑞的诗歌里有幽默,有调侃,也有生命中不能摆脱的苦难和沉重。它们读起来轻若羽毛,却能在心里留下沉甸甸的印迹。董金玲将母乳撒向象征着永恒的钢板这一动作,令人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丁托列托的《银河的起源》,那是古希腊神话里对星空由来的想象,但今天这些被腐蚀的圆形钢盘上却呈现出由母乳带来的浩瀚的宇宙景观——打破“永恒”的秩序,并融合成新的关于永恒的图景。
在这个素净的空间里,诗集安静躺在桌上供人阅读,星空般灿烂的圆盘挂在墙上,与这些家具构成的日常安然处之。我们看不到任何生命里苦难的颜色,内心却升起了从未有过的悲伤,平静、宏大且深刻。这是生命本身的样子,就像那些经历过切割、打磨之后形成一件完美家具的树,在平静的、圆满的、没有痕迹的表面背后,是它们此生不为我们所知的一切遭遇。正因如此,这些家具拥有了艺术般的客观与隽永。
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2月4日。
在画廊或美术馆的空间里,艺术品被孤立于一面墙,一个展台,或一束神圣的光线下。
在素元的空间里,艺术品被置于生活场景中,它们被唤起新的生命感。在精心设计的,却不露声色的安排中,你会意外地发现生活和艺术的相处之道——艺术品和家具相得益彰,千变万化又启迪智慧。
素元将与活跃于当代文化领域的年轻艺术家们展开合作,与今天前卫和开放的思想站在一起,通过“素元与艺术家”的独立项目,将当代艺术和艺术背后的文化注入素元的家具和设计中,在生活的场景里展开前卫文化的图景,在日常中体会当代文化的力量,体会平凡中的深刻和意想不到。